【佛說阿彌陀經】
(a)「又舍利弗。
極樂國土,眾生生者,
皆是阿鞞跋致,
(b)其中多有一生補處,
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c)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a)又舍利子。
若諸有情生彼土者。
皆不退轉。
必不復墮諸險惡趣。邊地下賤。蔑戾車中。常遊諸佛清淨國土。殊勝行願。念念增進。
決定當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b)
(c)舍利子。
彼佛土中。
成就如是功德莊嚴。甚可愛樂。是故名為極樂世界。
【要解】
阿鞞跋致,此云不退。一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凡地。二行不退,恒度生,不墮二乘地。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薩婆若海。若約此土藏初果,通見地,別初住,圓初信,名位不退。通菩薩,別十行,圓十信,名行不退。別初地,圓初住,名念不退。今淨土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然據教道,若是凡夫,則非初果等;若是二乘,則非菩薩等;若是異生,則非同生性等。又念不退,非復異生;行不退,非僅見道;位不退,非是人民。躐等則成大妄,進步則捨故稱。唯極樂同居,一切俱非,一切俱是。十方佛土無此名相,無此階位,無此法門。非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勳,彌陀之大願,何以有此!一生補處者,只一生補佛位,如彌勒、觀音等。極樂人民普皆一生成佛,人人必實證補處。故其中多有此等上善,不可數知也。復次釋迦一代時教,惟《華嚴》明一生圓滿。而一生圓滿之因,則末後《普賢行願品》中,十大願王導歸安養,且以此勸進華藏海眾。嗟乎!凡夫例登補處,奇倡極談,不可測度。《華嚴》所稟,卻在此經。而天下古今,信鮮疑多,辭繁義蝕,余唯有剖心瀝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