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六譯本對照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釋要
2020-09-10 建立
2022-06-28 修改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釋要 明 蕅益大師撰

此直指吾人現前一念介爾之心,即是三般若也。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但以法太廣,佛法太高,初心之人惟觀為易。

是故大部六百餘卷,既約法及眾生法,廣明般若,
今但直約法顯示般若。

P.01

然大部雖廣明法及眾生法,未嘗不即法。
今文雖直明法,未嘗不具法及眾生法,
故得名為三無差也。

以吾人現前一念介爾之心,
虛明洞徹,了了常知,
不在內外中間諸處,
亦無過現未來形跡,
即是觀照般若

以吾人現前一念介爾之心,
炳現根身器界,乃至十界,

P.02

假實國土,平等印持,
不前不後,同時頓具,
即是文字般若

蓋山河大地明暗色空等一切諸境界,
性無非文字,不但紙墨語言為文字也。

以吾人現前一念介爾之心,
所有知覺之性,及與境界之性,
無分無劑,無能無所,無是非是,
統惟一法界體,即是實相般若

P.03

實相般若,非彼岸非此岸,
達此現前一念之實相,
故生死即涅槃,名波羅蜜。

觀照般若,亦非彼岸非此岸,
照此現前一念即實相,
故即惑成智,名波羅蜜。

文字般若,亦非彼岸非此岸,
顯此現前一念即實相,
故即結業是解脫,名波羅蜜。

P.04

是故此心,即三般若,三般若祇是一心。

此理常然不可改變,故名為
依此成行,三世諸佛菩薩之所共遵,故名為
說此法門,天魔外道不能亂壞,故名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呪經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燉煌石室本)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摩竭提國三藏沙門法月重譯 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 唐上都大興善寺三藏沙門智慧輪奉詔譯 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成譯
如是我聞: 如是我聞: 如是我聞: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大城靈鷲山中,與大比丘眾滿百千人,菩薩摩訶薩七萬七千人俱,其名曰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等,以為上首。皆得三昧總持,住不思議解脫。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及菩薩眾俱。 一時薄誐梵住王舍城鷲峯山中,與大苾蒭眾及大菩薩眾俱。 一時薄伽梵住王舍城鷲峯山中,與大苾蒭眾及諸菩薩摩訶薩俱。
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在彼敷坐,於其眾中即從座起,詣世尊所。面向合掌,曲躬恭敬,瞻仰尊顏而白佛言:「世尊!我欲於此會中,說諸菩薩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唯願世尊聽我所說,為諸菩薩宣祕法要。」

爾時,世尊以妙梵音告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具大悲者。聽汝所說,與諸眾生作大光明。」
時佛世尊即入三昧,名廣大甚深。 爾時,世尊入三摩地,名廣大甚深照見。 爾時,世尊等入甚深明了三摩地法之異門。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呪經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燉煌石室本)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摩竭提國三藏沙門法月重譯 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 唐上都大興善寺三藏沙門智慧輪奉詔譯 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成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時,照見五陰空,度一切苦厄。 於是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蒙佛聽許,佛所護念,入於慧光三昧正受。入此定已,以三昧力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自性皆空。彼了知五蘊自性皆空,從彼三昧安詳而起。 爾時眾中有菩薩摩訶薩,名觀自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離諸苦厄。 時眾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觀世音自在。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時,照見五蘊自性皆空。 復於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觀察照見五蘊體性悉皆是空。
即告慧命舍利弗言:「善男子!菩薩有般若波羅蜜多心,名普遍智藏。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作是語已。

慧命舍利弗白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唯,大淨者!願為說之。今正是時。」
即時舍利弗承佛威力,合掌恭敬白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若有欲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者,云何修行?」如是問已。 即時具壽舍利子,承佛威神,合掌恭敬,白觀世音自在菩薩摩訶薩言:「聖者!若有欲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云何修行?」如是問已。 時,具壽舍利子,承佛威力,白聖者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曰:「若善男子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者,復當云何修學?」作是語已。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釋要 明 蕅益大師撰

要知山下路,須問過來人。
故舉觀心行成者為榜樣也。

者能觀之智,即一心三觀,

P.05

通名觀照般若也。

自在者,
繇證實相理諦,於諸境界得大解脫也。

菩薩翻覺有情,乃自利利他之號,
智契實相,則自利滿足。
智宣文字,則利他普遍。
故名菩薩。此明能行之人也。

深般若波羅蜜多者,
三智一心中得,權教三乘所不能共,故名為深。
此總明所行之法也。

P.06

者,追指曠劫以前而言,從此一得相應。
則直至盡未來際,終始不離深般若矣。

照見者,別明能觀之智,即觀照般若。
五蘊者,別明所觀之境,即文字般若。
皆空者,別明所顯之諦,即實相般若。

五陰無不即空假中,
四句咸離,百非性絕,強名為空耳。

度一切苦厄者,自出二死苦因苦果,
亦令法界眾生同出二死因果,
即是行法之效,亦即波羅蜜多也。

P.07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呪經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燉煌石室本)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摩竭提國三藏沙門法月重譯 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 唐上都大興善寺三藏沙門智慧輪奉詔譯 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成譯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弗!色空故無惱壞相,受空故無受相,想空故無知相,行空故無作相,識空故無覺相。何以故?舍利弗!非色異空,非空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如是。 於斯告舍利弗:「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學。色性是空,空性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識性是空,空性是識。識不異空,空不異識。識即是空,空即是識。 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告具壽舍利弗言:「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時,應觀五蘊性空。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爾時,觀世音自在菩薩摩訶薩告具壽舍利子言:「舍利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時,應照見五蘊自性皆空,離諸苦厄。

舍利子!色空,空性見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是色即空,是空即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觀自在菩薩摩訶薩答具壽舍利子言:「若善男子及善女人,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者,彼應如是觀察,五蘊體性皆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如是受、想、行、識亦復皆空。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

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舍利弗!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空法,
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

是故空中

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

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

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舍利子!

是諸法性相空,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減不增。

是故空中

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證無得。

以無所得故,
是故舍利子!

一切法空性無相,
無生無滅,
無垢離垢,
無減無增。

舍利子!
是故爾時空性之中,

無色、無受、無想、無行亦無有識。

無眼、無耳、無鼻、無舌、無身、無意。

無色、無聲、無香、無味、無觸、無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無得亦無不得。

是故舍利子!

以無所得故,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釋要 明 蕅益大師撰

此廣釋五蘊皆空之境諦,而觀照自在其中,
以非觀照不能了達此境諦。

故夫心者,不起則已,介爾有心,
則必頓現根身器界,名為蘊。

P.08

則必領納諸苦樂境,名為蘊。
則必取相施設名言,名為蘊。
則必生滅遷流不停,名為蘊。
則必了了分別諸法,名為蘊。

是知隨其所起介爾之心,法爾具足五疊渾濁。
今以甚深般若照之,
了知色惟是心,別無實色。
一切根身器界,皆如空華夢物。
色不異空

空亦惟心,別無異空。
設有一法過涅槃者,我亦說為如幻如夢,
空不異色

P.09

既云不異,已是相即,
猶恐封迷情者,尚作翻手覆手之解,
故重示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謂隨拈一微塵色體,
即法界橫遍豎窮,故即是空
所謂全事即理,無有少許理性而不在此事中。

即此微塵所具真空全理,
還即頓具法界全事,故即是色
所稱全理即事,無有少許事相而不在此理中,

斯則當體絕待,更無二物。

P.10

既於色蘊了達此實相已,受想行識例皆可知。

又恐執迷之人,謂此五蘊實相,
從照見生,故更申示之曰,
是五蘊諸法,當體即是真空實相
本自如斯,非實相生而五蘊滅。
以五蘊本自不生不滅,故名為空相耳。

又恐迷者,
謂此五蘊空相雖非生滅,而有垢淨
謂凡夫隨於染緣則垢,聖人隨於淨緣則淨。

P.11

故更申示之曰,
凡夫五蘊亦即空相,聖人五蘊亦即空相,
何垢淨之有哉。

又恐迷者,
謂此五蘊空相,雖無垢淨而有增減
謂凡夫迷,故生死浩然為增,德相隱覆為減。
聖人悟,故照用無盡為增,惑業消亡為減。
故更申示之曰,
迷時亦只此諸法空相,
悟時亦只此諸法空相,
何增減之有哉。

P.12

既向五蘊發明此妙諦已,
遂即廣歷一切差別法相,
融絕聖凡情見,
而曰:是故空中無色,乃至亦無得也

然所謂無色乃至亦無得者,
豈俟融絕而後無哉,
良以本無所得故也。
本無所得名之為
了此無得名之為
而總不離五蘊為所觀境
,又總不離現前一念介爾之心。

P.13

一心宛具三義
諦即實相
觀即觀照
境即文字
不縱橫並別,亦非一異,故名為深般若也。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呪經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燉煌石室本)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摩竭提國三藏沙門法月重譯 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 唐上都大興善寺三藏沙門智慧輪奉詔譯 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成譯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
故心無罣礙。

無罣礙,
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
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薩

依般若波羅蜜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離一切顛倒夢想苦惱,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住,
心無障礙。

心無障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寂然。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現成正覺。
諸菩薩眾

依止般若波羅蜜多,
心無障礙,
無有恐怖,
超過顛倒,
究竟涅槃。

三世一切諸佛

亦皆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知般若波羅蜜是大明呪,無上明呪,無等等明呪,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無上呪,是無等等呪。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無上呪,是無等等呪。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真言,是大明真言,是無上真言,是無等等真言。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舍利子!是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大密咒者,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諸苦之咒,真實無倒。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釋要 明 蕅益大師撰
P.14

此遍舉菩薩諸佛為證,
而明此深般若,真能度一切苦厄。
所謂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
非惟觀世音也。

無罣礙,則結業即解脫,究竟方便淨涅槃。
無恐怖,則苦果即法身,究竟性淨涅槃。
遠離顛倒夢想,則煩惑即智明,究竟圓淨涅槃。

實相般若,得真性菩提。

P.15

觀照般若,得實智菩提。
文字般若,得方便菩提。

菩提是如如智,智必冥理。
涅槃是如如理,理必契智。
故影略而互言之。

此深般若,
大神咒,具妙用故。
大明咒,智照相故。
無上咒,實相體故。
無等等咒,無有一法能等此心。

P.16

此心能等一切諸法,令其同歸實相印故。
此之心咒,的的能除自他分段變易諸苦因果。
真實不虛,應諦信也。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呪經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燉煌石室本)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摩竭提國三藏沙門法月重譯 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 唐上都大興善寺三藏沙門智慧輪奉詔譯 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成譯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故說般若波羅蜜呪。即說呪曰:「竭帝 竭帝 波羅竭帝 波羅僧竭帝 菩提 僧莎呵」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呪。即說呪曰:「揭諦 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 莎婆訶」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呪。即說呪曰:「櫱諦 櫱諦 波羅櫱諦 波羅僧櫱諦 菩提 娑(蘇紇反)婆訶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真言。」即說真言:「唵(引) 誐帝 誐帝 播(引)囉誐帝 播(引)囉散誐帝 冒(引)地 娑縛(二合)賀(引)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祕密咒。」即說般若波羅蜜多咒曰:「峩帝 峩帝 波囉峩帝 波囉僧峩帝 菩提 莎訶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釋要 明 蕅益大師撰

前之顯說既指般若即咒,
此之密說,須知咒即般若。
然顯說而又密說者,
顯密各具四悉檀益故。
正以不翻為妙,不宜穿鑿。

P.17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呪經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燉煌石室本)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摩竭提國三藏沙門法月重譯 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 唐上都大興善寺三藏沙門智慧輪奉詔譯 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成譯
「如是,舍利弗!諸菩薩摩訶薩於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應如是行。」如是說已。 「如是,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於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應如是學。」 「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應如是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即時,世尊從廣大甚深三摩地起,讚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應如是行。如是行時,一切如來皆悉隨喜。」 爾時,世尊從三摩地安祥而起,讚觀世音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應如是行。如是行時,一切如來悉皆隨喜。」 爾時,世尊從彼定起,告聖者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曰:「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彼當如是修學般若波羅蜜多。一切如來亦當隨喜。」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及菩薩眾,一切世間天、人、阿脩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爾時世尊說是語已,具壽舍利弗大喜充遍,觀自在菩薩摩訶薩亦大歡喜。時彼眾會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爾時世尊如是說已,具壽舍利子,觀世音自在菩薩,及彼眾會一切世間天、人、阿蘇囉、巘馱嚩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時薄伽梵說是語已。具壽舍利子,聖者觀自在菩薩摩訶薩,一切世間天、人、阿蘇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