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
(a)「舍利弗!(如上無上大事因緣,)
眾生(幸得)聞者,
應當發願,
願生彼國。
(b)所以者何?
得與如是(不可算數一生補數)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a)又舍利子。
若諸有情。聞彼西方無量壽佛清淨佛土。
無量功德眾所莊嚴。
皆應發願
生彼佛土。
(b)所以者何。
若生彼土。
得與如是無量功德眾所莊嚴諸大士等同一集會。
受用如是無量功德眾所莊嚴清淨佛土大乘法樂。
常無退轉。
無量行願念念增進。
速證無上正等菩提故。
【要解】
前羅漢菩薩,但可云善人。唯補處居因位之極,故云上。其數甚多,故云諸。俱會一處,猶言凡聖同居。尋常由實聖過去有漏業,權聖大慈悲願,故凡夫得與聖人同居。至實聖灰身,權聖機盡,便升沈碩異,苦樂懸殊。乃暫同,非究竟同也。又天壤之間,見聞者少。幸獲見聞,親近步趨者少。又佛世聖人縱多,如珍如瑞,不能遍滿國土,如眾星微塵。又居雖同,而所作所辦,則迥不同。今同以無漏不思議業,感生俱會一處為師友,如壎如篪,同盡無明,同登妙覺。是則下凡眾生於念不退中,超盡四十一因位。若謂是凡夫,卻不歷異生,必補佛職,與觀音、勢至無別。若謂是一生補處,卻可名凡夫,不可名等覺菩薩。此皆教網所不能收,剎網所不能例。當知吾人大事因緣,同居一關,最難透脫。唯極樂同居,超出十方同居之外。了此,方能深信彌陀願力。信佛力,方能深信名號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議也。具此深信,方能發於大願。文中應當二字,即指深信。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合此信願,的為淨土指南。由此而執持名號,乃為正行。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修淨業者,不可不知也。大本《阿彌陀經》,亦以發菩提願為要,正與此同。